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5 09:28:26 阅读量:
清晨七点,晨光透过窗户洒在敬老院长椅上。白河县双丰镇人大代表、双丰镇敬老院副院长胡才明踮脚站着,指尖捏着绝缘胶带仔细缠裹电线接口。
“这处胶皮裂了缝,得赶紧缠上,不能留隐患。”他边说边在记事本上标注“已检修”。这本记满了敬老院日常工作的本子,与他人大代表履职档案摆在一起,笔笔记录里,都是“为民”二字的扎实落点。
2017年初夏的那场洪灾,双全村石槽沟的村民至今回忆起来,眼中仍带着暖意。一场暴雨突袭,双全村石槽沟顿成汪洋。时任村主任和人大代表的胡才明,第一时间冲向灾情最严重的地段。浑浊的洪水裹挟断枝冲向岸边,沟边周益全和阮英兰的房屋墙根被泡得摇摇欲坠,夫妻两人扒着门框浑身湿透,望着不断上涨的水面不知所措。
“我是代表,群众困着,我不能等。”胡才明踩着湿滑的泥坡深一脚浅一脚蹚过去,先后两次往返,将夫妻俩安置妥当。周益全紧握他的手臂热泪盈眶:“你这是把我们两口子从洪水里救出来了!”那天,胡才明没有停歇,他一户户排查,协助转移,直到最后一位村民脱离险境,才靠在树边喘口气。此时他泥浆与杂草沾满全身,裤腿被杂物划开大口,手心磨得通红,却依然笑着说:“人都平安,就好。”
在村里任职时,他的“实在”刻在群众心里。他总说:“当代表,不是挂个名,是要实打实替群众扛事。”早年村里三条土路“雨天陷车、晴天扬尘”,他带着村民实地丈量、整理“路况台账”,既以村干部身份牵头垫土铺碎石,更以人大代表名义连续多次向镇里提出修路建议,最终将三条泥路变身平整水泥路,成为通往家家户户的“连心路”。
面对山坳里信号差,村民通信难的问题,他又主动联系通信公司,拉着技术人员翻山越岭、现场勘测不下五趟。历时大半年,移动、电信基站相继建成。如今村民通话时满格的信号,成了他履职路上最生动的注脚。
2020年,双丰镇敬老院副院长即将退休,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在这个关键时刻,组织找到了时任村主任的胡才明,面对这个陌生的领域和紧迫的需求,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重任。“组织需要我,老人们需要照顾,我就得上。”就这样,他临危受命,担起了敬老院副院长的担子。
从熟悉的村巷到陌生的院廊,改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代表担当。他从零学起,虚心请教,把全部心力投入进琐碎温暖的“小日子”里。他的记事本已更换三本,每一页都记录着细致入微的关怀:“向明荣爱吃软馒头”“周家付换季膝盖疼”“莫如山的降压药月底需买”......。疫情期间,他连续半个月睡在院里值班室,天未亮就起身消毒,为老人测体温、送热水。手里总是紧握体温计,他说“得亲自盯着才安心”。
“以前在村里,盼着全村人过得顺心,现在在这里,就得让老人们住得安心。”他跟敬老院员工聊起时,眼里总闪着光,“不论是当村干部还是当副院长,只要胸前还别着代表证,就得把大伙儿的事放在心上。”
从滔滔洪水中的逆行背影,到敬老院晨光里的细微守护,十余年光阴流转,胡才明的岗位虽变,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未改。他没说过豪言壮语,却用“危险时冲在前、修路时干在先、群众需求记心间”的实在行动,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一笔一画刻进岁月、写进民心。
作者| 秦仁纯
编辑| 许沥心
责编| 志寿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