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5 09:48:15 阅读量:
近年来,白河县西营镇人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履职效能的有效载体,创新推行“三三”工作法,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三个保障”,加强领导抓落实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镇人大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全过程,将票决制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项目征集、项目审议、代表票决、组织实施、监督评议等各环节、全链条,为票决制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人大主导。镇人大主席团细化完善工作制度,依法依规主导落实票决制工作,结合“定期接待选民日”和走访选民等方式,积极动员12名县代表、55名镇代表,聚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调研、依法进行监督、科学建言献策,全程跟进票决制工作。
三是坚持政府主责。镇政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初选阶段,通过多渠道进行征集,结合政策落实和镇情实际,确定初选项目。项目确定后,实行目标清单、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三单”管理,及时统筹资金和力量,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落实。
注重“三个环节”,严把入口抓落实
严格落实“44232”工作要求,突出“多批次、小快灵”的特点。
一是注重民意收集。在项目征集中,突出项目普惠性、公益性、可行性,坚持“民生事民作主、大家事大家提”,通过微信公众号、代表议事会、接待走访选民等多种方式,采取镇政府通过多渠道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政府和人大“双渠道”征集机制,按季度对征集线索建立候选项目库,最大限度扩大群众参与项目征集的覆盖面。
二是注重项目筛选。镇人大联合镇政府把收集到意见建议认真分类梳理汇总后,由镇政府综合当前政策、镇情实际及政府财力等,按照“急需先立、成熟先立、好中选优、量力而行、当年见效”的原则,充分考虑和论证,形成初选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经镇人大主席团讨论、镇党委审定后,确定提交大会表决。对未纳入候选项目和票决未通过的项目,镇政府作为下一批次候选项目建好台帐,并汇同镇人大及时入户做好解释和政策宣讲,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是注重票决程序。人代会召开前,镇政府对候选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和资金规模,印发工作报告提请代表审议,便于代表掌握候选项目具体情况。在镇人代会上,各代表团组织代表进行充分讨论酝酿,依照票决办法,由代表以无记名投票差额表决方式选出实施民生项目,票决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发挥“三个作用”,确保成效抓落实
在选好选优民生票决项目的基础上,确保民生项目更好更快落地生根、服务民生。
一是发挥大会测评作用。镇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年人大工作重点计划,实行前期问计划、建设问进度、竣工问结果、人代会满意度测评“三问一评”,采取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方法,加强项目实施前、中、后监督,确保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做到过程可查询、结果可评价、成效可检验,推动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二是发挥代表监督作用。镇人大根据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所属行业和地点,组织所在地县镇人大代表组建若干个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不定期深入民生实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提醒纠偏、督促进度,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实现民生项目代表定、实施过程代表督、工作成效代表评,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热情。
三是发挥制度跟进作用。为确保把民生实事项目建成精品项目,针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转为代表议事会议题,将民生事项票决制和代表议事会制度充分结合,开展好实事项目建设中的监督、完工后的跟进,久久为功,确保民生项目落地惠民,着力将老百姓的操心事变为高兴事、烦心事变为顺心事,用心用情做好票决制“后半篇”文章,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具生动、更富成效、更贴民心。
自2022年以来,西营镇人大按照“多批次、小快灵”的要求,通过“三三”工作法落实,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86件,开展人代会票决6批次,票决出民生实事20件,累计投入资金2748万元,其中涉及产业发展5件、生态环保8件、基础设施7件,已完成16件,代表测评满意率100%,以民生实事票决制回应群众关切、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
作者:王青海 都娜娜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